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媒體素養
Media Literacy 
開課學期
105-1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傳播學程  
授課教師
陳炳宏 
課號
BICD2031 
課程識別碼
610 2961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8,9,10(15:30~18:2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01 
備註
初選不開放。前兩週皆出席者,才給修課授權碼(詳大綱)。兼通識A5*。
總人數上限:91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51BICD2031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主題內容主要包括大眾媒體的產權結構、市場競爭、新聞工作與新聞產製、節目內容與社會影響、收視率與廣告、置入性行銷、公共媒體與公民媒體,以及媒體近用與媒體監督等議題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擬透過探討大眾傳播媒體的產權結構、市場競爭、內容產製、廣告與收視率、置入性行銷、公共媒體,以及媒體近用權與監督權等議題,目標在「解(構)」與「(建)構」公民社會的大眾媒體的角色與功能,除協助同學瞭解大眾媒體在現代社會的本質與意涵,並體認民主社會的大眾媒體應有的積極功能外,進而期許同學成為具批判性思維、且耳聰目明的閱聽人,以及具媒體改革理念、能產製創意性內容的行動者。 
課程要求
1.作 業 與 計 分 標 準

本課程不舉行期中與期末考試,學期總成績包括(1)課程相關重要名詞解釋(占10%);(2)媒體與生活體驗紀錄(2-3頁,占10%);(3)專書閱讀心得報告(2-3頁,占10%);(4)媒體監督報告(團體作業,計2件,占15%);(5)影音節目產製與媒體近用申播(團體作業,為符合公用頻道申播規範,影片長度以14-15分鐘為限,占30%);(6)不定時隨堂時事測驗(2-3次,占5%);(7)課程學習單(占20%);(8)課程參與(包括課堂與課網的問題提問、回應及留言)(占10%),八項學習成績共計110分,但學期總成績滿分以100分計。以上各項作業和學習單的寫作規定請務必詳閱CEIBA公佈欄之「各項作業細節說明」檔(建議下載留存以隨時參閱)。

《作業寫作格式》:全文1.5倍行高,新細明體或標楷體,12級字,並請於最上方註明系級、學號、姓名、組別、繳交日期,另繳交紙本作業請用雙面列印。


2.本 課 程 應 注 意 事 項
【本課程不開放網路選課,同學須出席前兩次課程,且繳交第一項作業,才得以選修】

(1) 本課程基於學習需要所提供的所有檔案資料及課程PPT,請尊重教師的智慧財產權,在非經授課教師的許可前,都不應透過任何形式外傳給第三者,或上傳任何網站,請確實遵守。
(2) 本課程內容「營養」指數相當高,但所謂營養並不是指分數,如果不出席,也不繳交作業,則學期成績絕對「不營養」,有慣性缺課及不按時交作業的同學要有心理準備,因為本課程給分的原則是「不交作業就沒有成績」。
(3) 請務必準時出席。本課程將不定期點名,同學應注意出席狀況,如果常缺席、請假,或遲到早退,也不繳交作業,或是隨堂時事測驗缺考(不提供補考),都將嚴重影響學期總成績。
(4) 為尊重上課教師及修課同學權益,上課時嚴禁從事與課堂活動無關的行為,例如聊天、看課外書,或使用電腦、手機等電子產品。若需要使用筆記型電腦來記筆記,請在每堂課前徵求授課老師的同意,同時亦請自我約束不得從事其他網上活動。課助並會不定時巡堂觀察,請同學尊重教室禮儀。
(5) 寄發任何與課程相關的電子郵件時(包括所有請假及提問問題),都請以「同一封信件(副本)」同步寄給授課教師與所有課程助理,以方便老師及課助能即時在第一時間處理同學的問題。
(6) 所有請假事宜應當面親自請假或利用電子郵件來完成(如前所述,以「同一封請假信(副本)」同時寄給教師及所有課助),而最遲應在上課前一天午夜12點(即週一午夜11:59分)前完成,除非是緊急事件,否則不接受上課當天請假,而緊急事件請假亦請同時詳述請假事由。另如果事出緊急委託同學代為請假,也記得提醒受託請假的同學必須在上課前告知教師,不能等到要點名時才提出要代請假,否則點名時才請假或事後補請假仍以曠課論,請切記。
(7) 本課程不接受學校電子請假系統寄送之請假單,這是非人性的機制,也對授課教師不夠尊重。其次,本課程亦不接受在時間上與其他課程有衝突時的請假申請,同學在選課時就應該考量自己的學期課程規劃。尤其是期末展演週,由於該堂課是修課同學整學期成果精華之展現,請務必事先將當天其他行程排開,非緊急事故均不得請假。
(8) 有關上課遲到規定事項,若上課遲到也請儘速進入教室,但第一堂課遲到扣總成績1分,以此累計到第三堂課才出現則扣3分,但如果曠課(未請假)一次則扣4分。本課程無故曠課達三次(含)即不會有學期成績。另應注意的是,如果已曠課兩次再加上請假兩次,那就算是三次曠課,則本科便不會給予學期成績。此外除喪假可檢附證明不扣分外,其餘請假(請檢附相關證明)每次扣總成績0-3分(視心得報告與請假緣由而定),而請假兩次即視同一次曠課,因此請務必注意曠課或請假次數。
(9) 請注意,所有請假課堂,同學皆應詳閱CEIBA課網的該週課程PPT內容後,除繳交該週學習單外,同時撰寫並繳交1-2頁該週課程內容心得報告,教師會根據請假緣由及心得報告成績斟酌請假之扣分。
(10) 主動積極參與課堂上的討論是相當重要的,這不僅可訓練個人的表達能力,也可貢獻與課程有關的意見及看法,因此即使只是提問題,也是值得鼓勵的。
(11) 強烈建議同學每天應該至少讀兩份以上報紙(上專業新聞網站閱讀亦可),並可針對新聞相關議題在報章雜誌發表評論或讀者投書,有助意見表達的學習,如果投書(並非網路留言或評論)經大眾媒體公開發表,並繳交給課助留存以資證明者,每篇可加學期總成績2-4分。
(12) 強烈建議同學要隨時上課網,課助除會上傳每週課程PPT外,也會隨時上傳與課程相關的重要事務宣布,以及新聞時事剪報資料,而CEIBA上的新聞時事亦可能成為隨堂時事測驗的考題,請務必留意。除此之外,也會有「換個角度看電視」和時事討論區,同學可以在指定時間內上CEIBA發言討論。
(13) 授課教師很歡迎同學隨時上課程網站提問問題,所有提問會由課程助理隨時答覆,或轉由授課老師回答。但寄發信件時,如前所述,請以「同一封信(副本)」同步寄給授課教師與所有課程助理,以方便我們在第一時間處理你的問題,除非有私人問題要各別請教老師或課助,才請私下寄送。
(14) 授課教師很歡迎同學透過emails分享上課心得及課程意見,所有來信都會在一兩天內回覆,如果兩天後沒有收到回覆,表示授課老師可能沒有收到,請再重新寄送聯繫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四 12:10~13:10
每週三 12:10~15:10 備註: 辦公室地址:台師大綜合大樓七樓大眾傳播研究所(和平東路一段129-1號7F)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(1) 陳信宏譯(2014)。《新聞的騷動:狄波頓的深入報導與慰藉》。台北:先覺。
(2) 鄭百雅譯(2013)。《大媒體的金權遊戲:為什麼有權力的人都想要搞媒體?》。台北:
漫遊者文化。
(3) 黃俊儒(2014)。《別輕易相信─你必須知道的科學偽新聞》。台北:時報文化。
(4) 林添貴譯(2014)。《政府正在監控你:史諾登揭密》。台北:時報文化。
(5) 羅曉南、余陽洲(成露茜、羅曉南)主編(2015)。《批判的媒體識讀》(第三版)。新
北:正中書局。
(6)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主編(2013)。《傳媒關鍵概念:傳媒素養教材》。台北:巨流圖書。
(7) 媒改社、劉昌德(2012)。《豐盛中的匱乏:傳播政策的反思與重構》。台北:巨流圖
書。
(8) 瞿海源主編(2011)。《國會及電視媒體改革建議案報告》。台北:巨流。
(9) 馮建三(2012)。《傳媒公共性與市場》。台北:巨流。
(10) 林錚顗譯(2011)。《隱私不保的年代:網路的流言蜚語、人肉搜索、網路霸凌和私密窺
探》。台北:博雅書屋。
(11) 林惠娸、陳雅汝譯(2003)。《偷窺狂的國家》。台北:商周出版。
(12) 韓文正譯(2004)。《公共知識份子》。台北:時報文化出版公司。
(13) 梁岩岩、王星橋譯(2010)。《給年輕記者的信》。台北:博雅書屋。
(14) 林宗憲譯(2011)。《新聞記者與謀殺犯》。台北:博雅書屋。
(15) 宋瑛堂譯(2010)。《麥克風與吊帶:賴瑞金傳奇》。台北:漫遊者文化。
(16) 張錦華、黃浩榮(2001)。《監督媒體DIY》。台北:法蘭克福工作室。
(17) 林添貴譯(2000)。《MBA當家:企業化經營下報業的改變》。台北:正中書局。
(18) 林照真(2009)。《收視率新聞學: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》。台北:聯經出版。
(19) 黃清龍(2009)。《報業還有明天嗎?—美、日、中媒體發展觀察》。台北:巨流圖書。
(20) 卓越新聞基金會(主編)(2008)。《關鍵力量的沉淪:回首報禁解除20年》。台北:
巨流。
(21) 王年愷譯(2012)。《網路讓我們變笨?: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、思考與閱讀行
為》。台北:貓頭鷹。
(22) 胡昌智譯(2011)。《維基揭密:從地下駭客到挑戰世界強權的超級媒體》。台北:時報
出版。
(23) 王惟芬、黃柏恆、楊雅婷譯(2011)。《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:Facebook, iPad,
iPhone如何翻轉我們的世界》。台北:行人。
(24) 何道寬譯(2010)。《科技奴隸》。台北:博雅書屋。
(25) 楊雅婷譯(2003)。《童年之死:在電子媒體時代下長大的兒童》。台北:巨流。
(26) 徐立妍譯(2012)。《一九八四》(喬治歐威爾)。台北:遠流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3  課程介紹&說明會 
第2週
9/20  大眾傳播媒體概論:媒體的角色與功能
(公視節目:換個角度看電視-電視奶爸篇) 
第3週
9/27  颱風假停課一次 
第4週
10/04  媒體產權結構:誰是台灣媒體大亨? 
第5週
10/11  媒體市場競爭:市場概況與媒體亂象
媒體新聞產製與記者工作:SNG滿街走、記者主播多如狗?
(公視節目:換個角度看電視-新聞產製篇) 
第6週
10/18  公用頻道與媒體近用權
(公視節目:換個角度看電視-耳聰目明的閱聽眾篇) 
第7週
10/25  公用節目拍攝製作教學(專業講師) 
第8週
11/01  收視率與廣告:誰在主導媒體內容產製?
(公視節目:換個角度看電視-收視率篇) 
第9週
11/08  專書心得分享與報告&期末影片產製討論 
第10週
11/15  校慶停課一次 
第11週
11/22  新聞&節目廣告化與置入性行銷I
(公視節目:換個角度看電視-置入篇) 
第12週
11/29  新聞&節目廣告化與置入性行銷II
(公視紀錄片:有怪獸) 
第13週
12/06  媒體內容與社會多元化&期末影片產製討論
(公視節目:換個角度看電視-刻板化形象篇)
建構公共廣電媒體:過去、現在與未來
(公視節目:換個角度看電視-地方(社區)新聞篇) 
第14週
12/13  (分班)影片賞析:驚爆內幕
(分班)媒體參訪(參觀公視) 
第15週
12/20  (分班)影片賞析:驚爆內幕
(分班)媒體參訪(參觀公視) 
第16週
12/27  近用節目成果展演 
第17週
1/03  媒體監督:誰該來管管傳播媒體?&監督報告分享